非遺Face|趙張達——“曹娥廟會”的忠實粉絲
從藝起始年:自小
傳承人級別:“曹娥廟會”紹興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趙張達自小在曹娥廟邊長大,對曹娥廟會耳濡目染,感觸深刻,并跟隨祖輩和父輩參與到曹娥廟會的日常,對曹娥廟會的歷史、沿革、儀程以及內涵、價值都有十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曹娥廟會的相關問題上,趙張達是當之無愧的權威之一,而且對曹娥廟會有著深厚的情結,為廟會的持續開展四處奔走,并在廟內長期免費為訪客進行講解。
.png)
《百鳥圖》壁畫位于曹娥廟正殿暖閣后墻,系民國年間作品。文革期間被石灰長期涂蓋。1982年被重新刷出后損毀較重。1993年4月由趙張達獨立完成修復了濃墨重彩的《百鳥朝鳳圖》壁畫。(拍攝地點:曹娥廟正殿暖閣后墻)
.png)
水墨《云龍圖》壁畫位于正殿暖閣內背墻上。“文革”時期損毀嚴重,已模糊不清。1993年3月,趙張達受上虞文管所之邀,獨立完成了修復工作,使翻騰于云霧之中,正在施云布雨,造福眾生的巨龍形象重現于壁畫中。(拍攝地點:曹娥廟正殿暖閣)
一直以來,趙張達都在收藏與曹娥文化相關的資料、物件,并進行全面的匯總、整理和完善。如對歷代吟頌孝女曹娥的詩詞歌賦進行了系統性地抄錄、校驗、辨識,已錄詩詞520余首;對今存曹娥廟的楹聯、匾額相關的資料進行重新對照、收集、整理、編寫、加注安置方法等;對中華孝德園、孝德廣場的建設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地連續性拍攝和資料收集;收藏民國二十五年以來孝女廟重建開光紀念品、圖書、照片、畫冊、廟志、簡介、門票、報刊等。這些史料將日益顯現其實用和研究價值,服務于曹娥廟會。
.png)
1982年7月,趙張達為舉辦文革后首屆廟會繪制了巨幅《孝女神像》圖,還鐫刻了這枚石質“敕封印章”保存至今。印章的底圖是趙張達收藏的民國年間曹娥廟牒文、封套原件。( 拍攝地點:上虞鄉賢館)
此外,趙張達還陸續編纂和出版了《曹娥碑匯編》《歷代曹娥碑五種》《曹娥廟導游詞》《民間故事集萃》《沈文奎正野史史料匯編》《曹娥老區歷史印記》等書,并被《上虞日報》、上虞電視臺等媒體爭相報道,多次參加上虞“鄉土文化大展”、“孝德文化資料展”、“草根收藏特色展”、“五一游園民間藏品展”等專題展覽活動。
.png)
趙張達長期以來收集研究各種與曹娥廟、曹娥碑等相關的資料、照片、物件,并撰文在多家媒體上發表或被報道,還向社會和個人實行“資源共享”。這只是所收藏研究的一小部分資料和2006年10月由上虞電視臺拍攝的專題片《情系曹娥廟——趙張達的故事》。(拍攝地點:上虞鄉賢館)
.png)
1985年,著名書法家沙孟海為“曹娥廟”題寫正門匾額。2017年3月12日,趙張達正在為沙孟海弟子、浙江省中醫學院教授、“西泠五老”之一林乾良先生講述曹娥、曹娥廟會和曹娥碑的故事。(拍攝地點:上虞曹娥廟)
上虞區非遺中心 顧真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