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Face|阮德夫——百年技藝的守護者
從藝起始年:1984年
傳承人級別:“道墟蒸羊肉制作技藝”紹興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道墟蒸羊肉
道墟羊肉,可追溯至乾隆年間。相傳當時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紹興,品嘗過道墟蒸羊肉后對其連聲稱贊,將道墟羊肉作為“御菜”。也是那時候起,道墟蒸羊肉名聲鵲起,名聞天下。
.jpg)
“道墟蒸羊肉制作技藝”是阮德夫家祖傳的手藝,到他這是第五代。自中學畢業后,阮德夫隨父母學習“蒸羊肉”技藝,掌握“道墟蒸羊肉”的選料、宰殺、蒸煮及銷售工藝,并長年在道墟農貿市場設店經營,產銷兩旺。逢年過節,招用幫工,擴大生產,“道墟蒸羊肉”作為禮品,大量銷往杭州、上海、江蘇等地,既助推“非遺工藝”的活化傳承,留住鄉村“舌尖美味”,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味需求,又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道墟蒸羊肉技藝流程
阮德夫“道墟”牌水晶蒸羊肉,選用當地家養山羊為原料,配以上等佐料,用精工慢蒸的方法,使之色澤鮮嫩,清香宜人,油而不膩,增進食欲。其獨特的屠宰和烹制技巧,也是“道墟蒸羊肉”美味的原因。屠宰需選專用刀具,選定咽喉切口位置,一刀橫向貫穿整個頸部,將對羊皮的破壞降到最低。而推毛時,對水溫的掌控將決定推羊毛的速度和干凈度,最后剔骨、清洗,將羊肉和荷葉放入蒸籠,用柴火蒸四個小時左右,出籠后即可食用。若是好酒之人,佐以紹興女兒紅,更是愜意。
(4).jpg)
近年來,隨著“道墟蒸羊肉”傳統工藝申報非遺項目的推進,阮德夫積極配合項目申報及物態傳承,注重打響“道墟蒸羊肉”品牌,一方改造羊肉制作工藝,主動應用傳統工具和技藝,探索蒸羊肉保鮮技術,另一方面,注重產品原產地保護,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注冊“道墟水晶羊肉”商標,策劃繪制商標及專用包裝盒(袋)。此外,阮德夫還積極配合非遺中心開展多種形式宣傳,其傳承業績見諸《杭州日報》《紹興日報》《錢江晚報》和紹興電視臺、上虞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參加省、市非遺項目展示活動,提升“道墟蒸羊肉制作技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上虞區非遺中心 顧真真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