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廣旅〔2022〕72號
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游局
關于推薦申報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通知
各鄉鎮(街道)文化站,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建設,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與傳承,決定開展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申報條件
(一)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范圍如下: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2.傳統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
3.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
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5.傳統體育、游藝和雜技;
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推薦申報項目應注重下列標準:
1.項目在當地已傳承100年或傳承三代以上,至今仍以活態形式存在;
2.具有展現區域文化創造力的較高價值;
3.扎根于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4.具有促進區域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5.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體現出較高的水平。
二、申報材料
(一)預申報項目清單(見附件1)。
(二)項目申報書:主要包括申報項目的名稱、歷史、現狀和價值;申報項目的傳承范圍、傳承譜系、傳承人技藝水平、傳承活動的社會影響;申報項目保護工作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應當采取的措施、步驟、管理制度;鄉鎮(街道)申報意見。(見附件2)
(三)輔助資料:包括錄音、錄像資料、代表性圖片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推薦申報程序
(一)各鄉鎮(街道)文化站按照推薦申報條件,提出所轄區域的推薦申報項目,于8月25日前報送《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預申報清單》至申報郵箱。
(二)區非遺保護中心對預申報項目進行梳理,于9月上旬擇期組織“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培訓會”,對申報文本的填寫規范、輔助材料的整理要求等提出要求和建議,并現場答疑。
會議具體要求另發函通知。
(三)各文化站將推薦項目報經所在鄉鎮(街道)同意后,統一報送區文化廣電旅游局。
(四)區文廣旅游局組織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進行篩選、論證、評審,提出推薦名單和推薦意見,報請上虞區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公示、公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準備,做好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二)依靠專業人員和專家,認真篩選、論證申報項目,確保項目質量。
(三)根據名錄保護和管理的有關規定,明確具體承擔申報項目保護與傳承工作的保護單位。
(四)制定詳實、可行的五年保護計劃,并有當地的配套經費預算。
五、材料報送
(一)項目申報書內容充實,表達準確,項目簡介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項目申報書一律以A4紙單面印制,一式3份,于9月20日之前交至區非遺保護中心,并提交相應電子文本至申報郵箱。
所有申報材料及輔助資料將全部歸檔,不再退還。
(二)凡不符合項目申報條件、申報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未確定項目保護單位、超過申報時限的,一律不予受理。
聯系單位:區非遺保護中心
聯系電話:0575-82029776
地址:上虞區百官街道市民中心二路1號文化藝術中心404
申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特此通知。
附件:1. 鄉鎮(街道)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預申報清單
2.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書
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游局
2022年8月10日
———————————————————————————————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游局辦公室 2022年8月10日印發
———————————————————————————————
附件1:
鎮(街道)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項目預申報清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建議
保護單位
|
申報
負責人
|
聯系電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表格可擴充)
填表人及聯系電話:
填表時間:2022年 月 日
附件2:
申報項目代碼:
第七批上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申 報 書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推薦單位:
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游局 印制
二○二二年 月 日
填表注意事項
一、封面及表格中“項目類別”“項目代碼”按以下標準填寫:
民間文學(Ⅰ),傳統音樂(Ⅱ),傳統舞蹈(Ⅲ),傳統戲劇(Ⅳ),曲藝(Ⅴ),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Ⅵ),傳統美術(Ⅶ),傳統技藝(Ⅷ),傳統醫藥(Ⅸ),民俗(Ⅹ)。
二、此申報書電子稿可在上虞區文化館網站“在線服務-資料下載”欄下載,表格各項欄目以仿宋GB_2312小四號字體填寫,可根據內容擴展版面。
三、凡各項欄目中沒有納入的其它重要內容,可在“備注”一欄中說明。
四、表格一律用電腦填寫(除簽字蓋章部分),填寫內容應真實、準確、簡練,凡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取消申報資格。
一、項目簡介
(概述該遺產項目的名稱、地理位置、分布范圍、歷史沿革、基本內容、實踐方式、實踐主體、主要特征、文化意義、社會功能等基本情況。約700字。)
|
二、項目基本信息
項目類別
|
|
項目名稱
|
|
申報地區
|
(填鄉鎮(街道))
|
涉及民族
|
(如涉及多個民族,填寫主要民族)
|
所
在
區
域
及
其
地
理
環
境
|
(描述該遺產項目所在區域行政建制情況,以及與該遺產項目相關的地理、氣候、土壤、動植物、交通等環境特點。約400字。)
|
分
布
區
域
|
(描述該遺產項目的分布信息,明確到具體的村落、社區等。約400字。)
|
|
歷
史
淵
源
|
(描述該遺產項目在歷史上的流傳情況,以及各歷史階段中的傳承群體。項目傳承的歷史應至少追溯至百年或傳承三代以上,傳承脈絡清晰,可提供以資佐證的歷史資料。約600字。)
|
|
基
本
內
容
|
(描述該遺產項目的具體實踐方式和表現形式,以及與該遺產項目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當前是如何傳承的。若有子欄目,也需說明。約400字。)
|
|
主
要
特
征
|
(描述該遺產項目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約400字。)
|
|
重
要
價
值
|
(描述該遺產項目在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的重大價值,以及當代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約400字。)
|
|
存
續
狀
況
|
(描述該遺產項目在當前的存續狀況,包括實踐的頻率和范圍、實踐者和受眾的人口分布等。約400字。)
|
|
相關實物及文化場所
|
(描述該遺產項目傳承實踐的工具,與表現形式相關的制品和作品,及其人文景觀、風物遺址等文化場所。約400字。)
|
|
傳
承
譜
系
|
(填寫項目的清晰的傳承脈絡并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
|
主
要
傳
承
人
(群體)
|
(描述當前與該遺產項目活態傳承直接相關的主要傳承人和群體,以及他們對該遺產項目傳承和實踐的特定作用和特殊責任。約600字。)
|
|
代
表
性
圖
片
一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二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三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四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五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六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七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八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九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代
表
性
圖
片
十
|
(反映項目價值和特點的500萬像素以上數碼彩色照片,包括體現價值、技能、技藝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產品或劇(節)目照片)
(照片處)
著作權人及手機號:
照片說明(時間、地點、相關人員、畫面內容):
|
|
三、項目保護單位
建議
保護單位
|
|
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
|
|
法人類型
|
○企業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 ○其它
(在對應○插入“●”)
|
通訊地址
|
|
郵 編
|
|
保護工作專門負責人
|
|
職 務
|
|
電 話
|
(固定電話/移動電話)
|
電子郵箱
|
|
法人證書或組織機構證明
|
(請粘貼復印件)
|
保護單位有能力承擔保護職責的說明
|
(填寫該單位與該遺產項目相關的代表性傳承人或相對完整資料的情況;專職從事該遺產項目保護工作的人員情況;用以開展傳承、展示活動的場所規模和條件;用以開展保護傳承工作的自有資金情況等。約600字。)
|
保護單位
承諾
|
我單位承諾:
我單位申請作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承諾如實填報所有申報材料,自愿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保護單位職責并同意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無償使用申報材料進行宣傳、推廣。
蓋章:
2022年 月 日
|
傳承人(群體)同意申報及參與
保護工作
聲明書
|
我們作為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主要傳承人(群體),同意申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并同意(建議保護單位名稱)作為項目保護單位。愿意共同參與該項目的申報與保護工作。
簽字或蓋章(個人請簽名并填寫單位或住址;單位、群體請蓋章):
2019年 月 日
|
四、項目保護計劃
已采取的保護措施與實現的保護成效
|
(填寫為加強和促進該項目的保護傳承已經采取的各項具體保護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包括已經采取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其他各種保護措施和實施方案;并說明相關群體和個人參與保護工作的情況。約600字。)
|
|
五年保護計劃主要內容
|
(包括確認、建檔、保存、保護、傳承、傳播、研究等內容。約600字。)
|
|
|
五
年
計
劃
|
時 間
|
具體措施
|
預期目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
障
措
施
|
(說明為保障保護計劃的實施將采取的各項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機構、人員、經費等。約400字。)
|
|
備注
|
(如有在各欄目中未納入的其它重要內容,請在此處填寫)
|
五、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推薦申報意見